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优化市场环境 聚放发展动能2018-07-27

来源:产学研
 

 

  7月13日,“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论坛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社承办。本届论坛以“优化市场环境,聚放发展动能”为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和发表主题演讲。

 

  路甬祥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们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竞争、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二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共赢的投资贸易环境。进一步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三是努力打造协同创新的发展支撑环境。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科技金融“三链”融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增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教育、产业文化等对创业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支撑能力。

 

  辛国斌在演讲中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当头炮”,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必须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着力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必须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承载体”,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制造业企业。

 

  辛国斌强调,我们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主动提高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要更大力度地“引进来”,落实好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积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同时,要更高水平地“走出去”,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务实推进重要国际合作项目。

 

  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卫,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洪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CEO郑弘孟,上海开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文,安徽应流集团副总裁丁邦满,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数字化企业业务总监顾昕等嘉宾就如何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放宽准入限制、提升国际合作水平等问题发表演讲。此外,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中国欧盟商会主席Mats Harborn,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丁芳芳,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吉永和良等嘉宾围绕“开放合作的良好环境”展开高峰对话,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当天上午的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主持,下午的论坛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熊梦主持。

 

  近几年,我国制造业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至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已成功召开三届,论坛上大咖云集,迸发出富有启发意义的创新灵感和思想火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具有产业重大影响力的年度盛会。

Copyright © 2002-2014 . 奥瑞国际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大网络